Mohr這個字,雖然沒有那麼廣泛使用,不過在非裔德國人眼中,提到這個字時,無可避免都會想到過去的奴隸歷史,對他們的負面印象。
冷處理避免見報,快點把這位受保護樹木的編號以及資料從文化局的官網的索引中刪除,避免讓民眾確認受保護樹木身份。三個題目,台北市的局長們會如何「解題」? 1. 樹木被砍事件(主管機關:文化局) 3月12日這天是植樹節,在這天民眾發現台北市政府給的植樹節禮物有點太震撼,市等級保護樹木編號2278、2279、2280、2281、2282被斷頭。
這裡就用三個發生在2021年3月的簡單測驗,來測試身為台北市民的你,懂不懂為官之道? 第一題 C國小的學童在市區被莫名原因斷手了,好心的民眾馬上向校方反應,可是學校的網站查不到這位同學的學籍,唯一能確立的「只有」這位受傷學生衣服的學號,好心的民眾心想「難道是我搞錯了嗎?」,還有人說「不知道是誰把學號私自繡在這個孩童身上,這根本不是台北市管的....」,這位好心民眾開始懷疑自己。還有政治大學的學生宿舍,也是讓設籍台北的學生不抽籤只候補,這同樣也是符合基本「常識」的規矩。Photo Credit: 我的學習筆記 以健康公宅為例,住對面的里民根本沒需求,所以創造加籤制度「獨厚某里」來創造需求,不只是歧視北漂,連別區的北市民也受害 3. 台北市公車評鑑(主管機關:交通局) 3月10日這天,109年(2020年)第二期公車評鑑報告偷偷上架,還好被PTT的「BUS版」的發燒友關注並附上連結,可是連結不到一天就失效。可是把租屋規則拿出來看,才發現戶數蓋得最多確實沒錯,但是「分配的正義」確有極大的問題,居然跟《立法院住宿會館管理要點》住宿規定完全相反。各位朋友還在糾結八千元能不能在台北租房子還附早餐嗎?來來來,雖然八千元附早餐的房子已經封盤不再出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則新聞的含金量是背後隱含的居住正義思維。
第三題 3月10日這一天,J校的操行成績榜單放榜了,這個考試一年只考兩次,而且經常傳出學生作弊的事件,或是考試過程中的各種不公平。只剩下曾經被我在市議會擔任法案助理時要求公運處「全文上網」的資料還在,內文一樣充滿爭議,過站不停的指標還是一樣隔靴搔癢一般,民眾的回饋跟稽查單位的觀察是天差地遠。剩下的可能是天賦和臨場發揮水準之類,也許還包含偶然因素。
反過來,如果他非常喜歡第一部電影,那就可能給第二部電影一個過高的評分。波特在之前網飛舉辦的一次交流會上,把這個思想分享給了其他隊伍,最後獲得第一的隊伍實際上也使用了這個思想。這就叫神來之筆——非常遙遠的兩個東西,透過一個非常規的管道連結在一起,把問題解決了。波特是個外行,他真正的優勢既不是程式設計,也不是自己以前的專業,而居然是他早年從康納曼那裡學來的一個不可信的心理學知識發揮了作用。
波特設想,假設一個人連續在網飛上看兩部電影,如果第一部電影他很不喜歡,那麼這種心情就可能會影響他,讓他也給第二部電影一個過低的評分。外行的洞見 對於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慢想》那本書,現在有很多聲音說,康納曼這本書裡提到的有些實驗是不可重複的。
有個外包網站叫InnoCentive,你如果是某個領域的高手的話,不妨去註冊一個帳號。第一,有嚴格固定規則的領域,練習的作用最大。在體育領域,練習時間長短能解釋一八%的表現。我們最好能把一個遙遠的想法和你手裡的東西連結在一起,提供一個新思路。
沒有嚴格規則的領域,練習的作用非常有限。而教育、程式設計、航空飛行這些更常見的職業,往往不像體育比賽那樣有固定規則,發揮的水準更加複雜,一個人的練習時間居然只能解釋不到一○%的表現。那麼技能和眼界單一的專家們就得有點緊迫感了。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叫「錨定效應」。
但我想說的是,《三國演義》可比《三國志》有用多了。局面如果複雜多變、不可預測,練習的作用就很小。
事實上,外行解決問題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串流影片網站網飛(Netflix)曾經舉辦過一個競賽,懸賞百萬美元,給第一個能把它的電影推薦引擎的準確度提高一○%的團隊。
什麼時候「練習」最有用? 成為專家的辦法,是「刻意練習」。康納曼說的不一定對,可是波特說對了。綜合統計,在那些最可預測的環境裡,練習能解釋二四%的表現。康納曼說,如果在一個人做預測或者判斷一個數值的時候,事先看一個比較大或者比較小的數字,那麼他的判斷也會是一個比較大或者比較小的數字。練習時間長短和實際工作表現之間,到底有多大聯繫呢?索南辛列舉了一些綜合性的研究,也就是所謂「整合分析」(meta analysis),把幾十個研究放在一起分析,結論有兩個。憑這一點,波特最後把推薦引擎的準確度提高了九.○六%。
有人用這個網站的資料做了一個研究,結果發現「外行」解決的問題,比「內行」解決的問題多——生物學家解決的化學問題,比化學家解決的化學問題多。美國萊斯大學管理學教授史考特.索南辛(Scott Sonenshein)在《讓「少」變成「巧」》(Stretch)這本書裡列舉了大量案例和研究結果,我看完的感覺是,想法連結式的創新模式比我們想像的重要得多。
我可以補充一點,有人做實驗,讓受試者先寫下自己的生日,然後判斷一瓶紅酒的價格——結果生日數字比較大的人,給紅酒的估價也比較高。那麼當你使用他的評分資料的時候,就該考慮到這一點,調整他給第二個電影的打分。
文:萬維鋼 【從「刻意練習」到「工夫在詩外」】 一個最普遍的創造方法,就是「想法的連結」。InnoCentive是個平臺,哪個公司有什麼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懸賞,誰第一個解決問題就給誰獎金,獎金有時候高達幾萬美元。
這個人叫作蓋文.波特(Gavin Potter),他是康納曼的粉絲。在音樂領域,練習時間長短能解釋二一%的表現。在那一刻,他自己並不是他真實的自己。另一方面,複雜問題的確需要用到多個專業知識,比如有個研究水泥、從來沒研究過石油的化學家,就在這個網站上解決了一個海洋石油汙染的問題。
在最不可預測的環境中,練習能夠解釋的因素只有四%。可能現在你看那本書的感覺——讓我們大膽猜測一下——就如同讀過《三國演義》以後回頭再讀《三國志》,原來「真實」情況沒有那麼有意思啊。
可能外行比專家還厲害。這個人明知道給他看的數字和他要判斷的項目沒有任何關係,還是會受到那個數字的影響。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本專業專家能解決的問題肯定早就解決了,也不至於懸賞。看《三國志》的人可以獲得學術聲望,看《三國演義》的人卻能解決大問題。
這個實驗在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可惜後來有人發現,實驗結果無法重複。本來刻意練習強調的是練習的方法,可是葛拉威爾的暢銷書《異數》的影響力實在太大,現在人們都認為練習的關鍵是時間長短——你要練習一萬個小時,才能成為專家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叫「錨定效應」。可能這是一個斜槓當道的時代。
在最不可預測的環境中,練習能夠解釋的因素只有四%。康納曼說的不一定對,可是波特說對了。
反過來,如果他非常喜歡第一部電影,那就可能給第二部電影一個過高的評分。練習時間長短和實際工作表現之間,到底有多大聯繫呢?索南辛列舉了一些綜合性的研究,也就是所謂「整合分析」(meta analysis),把幾十個研究放在一起分析,結論有兩個。
但我想說的是,《三國演義》可比《三國志》有用多了。這個人叫作蓋文.波特(Gavin Potter),他是康納曼的粉絲。
留言0